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Nat

「五百年一遇」—黑色暴雨的警示


牛奶冰室

喺9月7日,香港人經歷咗百年一遇嘅暴雨,天文台更錄得158.1毫米雨量,係自1884年天文台有記錄以來最高。相信大家無論係親身體驗過,定係留喺屋企睇各媒體嘅相片,都會對於各區嚴重水浸嘅情況歷歷在目。

到底香港有咩水浸黑點,有咩設施防止水浸岀現,而暴雨又同全球暖化有無關係?

香港水浸黑點


2023年香港水浸黑點
2023年香港水浸黑點

Credit: 渠務處


跟據渠務處記錄,屬中、小或輕微嘅水浸黑點由1995年嘅90個,每年逐漸降低到2023年嘅4個。當中包括元朗新田石湖圍、大埔林村谷盆地、油尖旺漆咸道南、南區薄扶林村。

呢份名單主要針對由暴雨引致嘅水浸,排除咗因潮汐影響而發生水浸的地點,所以某啲大家常見嘅水浸地區就未必有包含在內。但對於今次屬於非水浸黑點嘅水浸地區,相關部門或需要重新審視該區嘅排水系統。


香港防洪設施


香港防洪措施主要有三個方向,包括:

  • 截流:改變上游嘅雨水流向,直接排岀大海、河流

設施:雨水排放隧道 x 4 (共21公里)


雨水排放隧道
雨水排放隧道示意圖

Credit: 渠務處

  • 蓄洪:將市區中流部分雨水暫存

設施:

  1. 現有蓄洪池 x 4 (大坑東、上環、跑馬地及安秀道)

  2. 規劃中蓄洪池 x5 + 計劃擴建大坑東蓄洪池

(規劃中嘅蓄洪計劃集中喺九龍區,以進一步防止該區嘅水浸風險)


蓄洪計劃

Credit: 政府新聞公報

  • 疏浚:將下流部分雨水有效排岀

設施:

  1. 地下雨水渠(>2400公里)

  2. 人工河道 (>360公里)

  3. 人手+機械式抓斗(清理渠道、河道垃圾)


機械式抓斗
機械式抓斗示意圖

Credit: 發展局局長網誌


百年一遇暴雨與全球暖化有關?


除咗防洪計劃嘅有效性,極端天氣成為難以控制嘅水浸因素。天文台數據顯示,1884至2022年期間年雨量、每年大雨日數有上升趨勢(達統計學上5%顯著水平)。



每年大雨日數
1884-2020 每年大雨日數

Credit: 天文台

全球暖化令水份蒸發得更快,促成降雨強度同頻率嘅增長。當暴雨雨量超過排水系統承載量,自然導致水浸情況。

人為嘅環境破壞,令極端天氣成為趨勢,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威脅。而作為應對,人類將需要以更多計劃去抗衡大自然災害。

參考資料來源:香港天文台、渠務處
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